流行病学研究显示,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斑块的风险显著高于没有糖尿病的人群。 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,会直接损伤血管内膜,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并激活炎症因子。 出现血管损伤后,会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即 “坏胆固醇”)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内,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。
所以说,斑块不仅仅是血脂造成的问题,还可能合并血糖等多种因素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可能累及全身大血管,包括心脏、脑血管及下肢动脉,是许多糖尿病患者面临的健康风险之一。
Q
如何预防斑块形成?
01
科学饮食管理
控制总热量:避免摄入过量。
减盐减油: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,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,烹调油25~30g。
展开剩余54%
优化饮食结构: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0%左右,蛋白质20%-30%,脂肪15%-20%。
02
定期健康监测
血液检查:监测血糖、糖化血红蛋白、血脂。
超声检查:通过超声检查动脉是否存在斑块。
尿液检查:尿微量蛋白。
Q
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?
通过戒烟限酒、规律运动、体重管理等 生活方式调整,预防疾病发生。
对于糖尿病患者,应根据自身情况, 在医生指导下规律用药。如有心血管疾病风险,建议使用具有心血管疾病风险控制作用的降糖药物,具体情况需遵医嘱。
对于有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, 要警惕疾病早期症状。如出现 胸痛、胸闷等心血管症状,头痛、头晕等脑血管症状,下肢麻木、行走时疼痛等下肢血管症状,应及时就医,在常规检查之外,还要进行针对血管的检查,明确是否出现大血管的病变。
文字整理 | 宣传中心 张轩烨
视频制作 | 宣传中心 魏威
审核 | 内分泌科 杨进(副主任医师)
编辑 | 宣传中心 张轩烨
书籍推荐
发布于:北京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