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16日首轮谈判后仅两周,俄乌代表团6月2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重启第二轮和谈。然而这场本被寄予厚望的对话仅持续1小时便匆匆收场,土耳其官员用“非消极”形容结果——既不积极也不消极,仿佛给这场僵局贴上了“暂时休止”的标签。
### **“和平备忘录”背后的最后通牒**
俄罗斯此次带着一份“和平备忘录”强硬登场,12项条款直指乌克兰主权核心:承认克里米亚及四州为俄领土、禁止乌加入北约、终止军事合作、限制军队规模……甚至要求乌克兰解散民族主义组织、禁止美化纳粹宣传。更令基辅震怒的是,俄方提出的“停火方案”堪称“选择题”:要么无条件撤军接受领土割让,要么允许俄军继续推进。
“这不是停火,是战争的暂停键!”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谈判后痛斥。他嘲讽俄方提议“连三日停火都要附加条件”,“他们只想清点战场上的尸体”。
### **无人机突袭背后的“谈判筹码”**
就在和谈前夜,乌克兰发动了对俄境内最大规模无人机攻击,宣称摧毁俄军40余架战略飞机。泽连斯基高调宣称:“我们向盟友和敌人同时展示——我们不会屈服,也无需乞求和平。”这一行动被解读为对西方支持的“示威”——毕竟,特朗普政府近期已明显放缓对乌军援。
### **谈判桌上的人道微光**
尽管立场对立,双方仍就几项人道议题达成初步共识:
- 在特定区域停火三天,允许双方收殓遗体;
- 俄方单方面移交6000具乌军遗体(俄媒却反问:“这是否暗示乌军战绩惊人?”);
- 战俘大规模交换,包括重伤病患、年轻士兵及失踪儿童。
讽刺的是,谈判全程以俄语进行——这对曾同属苏联的两国而言,既是纽带,也是伤痕。
### **和平为何如此艰难?**
土耳其外交部长恰武什奥卢坦言:“双方都在用谈判争取战场主动权。”此话道破关键:乌军借和谈间隙发动突袭,俄方则用“停火条件”施压。
分析人士指出,这场冲突早已超越俄乌边界。美国政治的摇摆(从拜登到特朗普)、欧洲能源困局、全球粮食危机……各方博弈让和平进程举步维艰。“就像下棋,”一名匿名外交官感慨,“乌克兰现在可能是最危险的棋子。”
### **战火中的无声呐喊**
谈判桌外,更多无声的悲剧在上演:
- 乌克兰母亲们仍在等待失踪孩子的消息,俄方却坚称“没有绑架,只有救援”;
- 战俘家属在边境徘徊,祈祷亲人能被交换;
- 被摧毁的不仅是城市,还有两代人对“兄弟之国”的记忆。
正如土耳其官员所言:“没人能在谈判桌上获得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。”眼下,双方仍在用武器和言辞角力,而平民付出的代价,或许终将成为历史最沉重的注脚。
和平的曙光何时到来?或许只有当双方真正放下“最后通牒”,才能听见彼此的呼吸。